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建筑界大号计成转发的这篇文章引发热议,虽然只是写了一些对病魔的浅显的认知,但是关键看评论。附后,许多评论写得非常好。
除了吐槽经历的某些试行的奇葩审查用的BIM,倒是很想聊聊建筑师实操BIM的一些感受。
Templesea,公众号:MINDARCH建筑师的BIM之路:想说爱你不容易
国内的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人员有2,000万,还都得从头开始把BIM的知识体系学一遍,所以培训市场就很大。今天你在网上看到关于BIM的信息,像早期都是软件公司或代理商的反倒比较少了,铺天盖地的都是培训公司的,这说明一种适合于大众化的BIM正在走向快速普及阶段——当然是普及到它能够普及的地方,那就是双轨制的地盘。
下面的评论作者,相信大部分都是正牌设计师,有相当设计经验的小法师、中法师,几乎没有那种不懂设计或者工程的职业从事BIM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没有BIM本位主义,在没有被屁股决定脑袋的情况下所讲出来的话,都是非常好的样本,能够充分反映在当今中国的工程界BIM对于设计所起到的作用。
这也在一定层面上可以看到,BIM已经开始侵入到传统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地盘里面去了,而不仅仅局限于BIM业界本身。在设计的生产方式没有本质的变化的情况下,这种侵入必然会遭到激烈的反抗。BIM是否能够引领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呢?目前看来不太可能。于是这种对抗就将会长期持续下去,这种情形与二十年前CAD快速代替手工制图绝然不同的。
其实 如果你把BIM套在国外的工作流程上 你就会发现合适的不得了
看来有人对我说的'工作流程'产生了错误理解 这样说吧 如果你把BIM 的I information单独拿出来分析 国内设计 施工文件 在信息熵很低的情况下就能把图纸交出去 并指导完成施工 这些该有却没有的信息去了哪呢
revit正向在中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建筑市场下都走不通,周期太长。现在干个活就得天天改一个月出图,就算建筑干得完,设备结构能干得完么?
17年刚毕业,工作了半年,就是用revit建模,当时是地铁站,组件都是自己建的,累死了,在解决碰撞问题很有效,也能解决一些预算问题,还有就是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进度等,当时还做VR,领导带上VR设备可以观看整个地铁站,后面结合lumion做了一个动画,还是很有趣的。现在在方案公司,拉模型之类的还是su快,revit还是有局限性的
当时广联达还来推销revit的扩展软件,好几家公司都来了,好像有叫鲁班的,广联达的软件来的时候准备的不充分,还以为国企领导都是傻子,瞎吹就可以了,结果领导revit特意请教了我们几个好长时间,所有操作功能都懂,当时发了很大的火,一顿喷广联达的人,说他们在糊弄傻子,给轰走了,后面广联达的领导来了又是道歉又是接受批评的,给了他们一次机会,当时我们内部笑话了广联达好久,后面离职了不知道最终选了哪家公司,revit是当初大三和同学一起学习的,以为能有点用,后面做方案已经用不到了,感觉国企会用的比较多,我第一家公司就是国企,项目是地铁站。
就是个工具,好比五六年前培训吵得很凶,局限性非常大,跟效果图有啥区别
关键是市场对质量的要求还未上去。先进点的外国工程,很多工件都是根据图纸预先裁好到工地,如果万一拼不上,那怕一个组件都要回厂重新修改切割:所以人家对图纸的质量要求很高,否则到施工时就有灾难性后果。而中国工程很多都是现场调整切割甚至还可以打磨一下,所以对图纸的错漏碰缺是可以容忍的,真正不能容忍的是时间,你懂的……
关键还是工作不值钱,这东西可是烧工时费的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