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主体资料,免费赠送VIP会员!
* 主体类型
* 企业名称
* 信用代码
* 所在行业
* 企业规模
* 所在职位
* 姓名
* 所在行业
* 学历
* 工作性质
请先选择行业
您还可以选择以下福利:
行业福利,领完即止!

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NULL

5cdd2dc095060.jpg

漫谈系列1 FM与BIM:峰会

发布于:2023-01-06 09:28:48
首页/技术分享/Revit
收藏
1534

网友投稿

更多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crefm001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image.png

2012-09-17

【引子】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亚太企业不动产与设施管理峰会上,见到了FM行业的很多国际上和国内的老朋友。当然,也见到了同时研究BIM与FM的业界朋友,他们从事着建筑到物业领域各方面的具体工作,有设计院的,施工单位的,城建集团的,软件公司的,物业公司的,大学研究机构的,有开发区的管理者,有开发商的老总,有专业从事BIM业务的团队,有外企做建筑专业的,也有内企做建筑信息化的,有出版社的,也有国企做后勤管理工作的。

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聆听大师演讲,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看FM到底是怎么回事,有的朋友是我们的粉丝,只要是我们的活动就会来参加,有的朋友甚至就是为了来给我们捧个场,实为感激。他们给了我大量的反馈,让我得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峰会这件事,更是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对于FM与BIM的理解,实在是大开眼界。也有颇多感受,遂决定写一系列的博客表达出来。

峰会在FM行业已经开展了几年的艰苦卓绝的推广工作,逐渐在国内打下了一片行业发展的基础,从原先只限于外企FM职能的小圈子,到现在扩大到整个建筑设施领域,并且神奇的借助着BIM技术的藤蔓,可以说FM行业已经在中国扎下根了。

虽然今年的峰会仍然全系英文,但中国人的比例已经非常之大,且有专题研讨会居然全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说着英语),我在小厅里面召集的BIM-FM研讨会当然的已经在全部使用中文交流。整个峰会使用中文的呼声也非常高涨了,明年想必一定会增加同声传译,甚至于在某些环节就全部使用中文。

作为行业的观察者,我热烈期盼着FM的理念能够快些在国内普及(当然,可能不是以FM或设施管理的名字),最终FM必须要完全的本土化,融入到中国的企业



【陈光 评注】接近4年过去了,陆陆续续写了几十篇此类漫谈文章,从这一篇开始。多为随意而发,没有太多的规律,有BIM的、FM的、BLC的、也有都涉及到的,准备重新整理一遍,按时序编号发出来,能评注的,靠着时间的威力,现在可以做一番评注。

现在回望那个时代,高估了FM的力量、低估了BIM的。现在整个FM圈子就几乎还像那个时候一模一样,蜷缩在外资的外语的小圈子里面,随着外企在华的规模停止扩张,这个圈子就再也没有扩展过,只有为数不多的职业经理人流向国内先进企业而已。

而BIM的世界则暴增了几百上千倍,今天我们已经很自信的说“BIM活了”,以呼应那时候所说的“BIM死了”云云。如果只是被人说死就死、说活就活,那真是不成气候了,这东西要顽强的能够死后重生、凤凰涅磐,那才真正是时代的选择。

同样,还是借着BIM的上升力量,我主张的FM&BIM融合才开始被不断落地,今天变成了BLC平台、吉林建筑大学的FM&BIM专业学位、书籍杂志出版、课程开设等等。如今,FM已经被描述成为BIM的一部分(最典型的例子是ARCHIBUS),FM软件成为BIM全生命周期的一环,FM的整合管理模式成为BIM整合理念的管理侧面、呼应于BIM的技术侧面。

这些都远超最初写这篇博客时的认知,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了。

本文版权归腿腿教学网及原创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未标题-1.jpg

上一篇:漫谈系列15 现代性

下一篇:漫谈系列2:WHY BIM+FM

60acb4e0ef1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