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主体资料,免费赠送VIP会员!
* 主体类型
* 企业名称
* 信用代码
* 所在行业
* 企业规模
* 所在职位
* 姓名
* 所在行业
* 学历
* 工作性质
请先选择行业
您还可以选择以下福利:
行业福利,领完即止!

下载app免费领取会员

NULL

5cdd2dc095060.jpg

BIM算量更准更快更精确?干了这碗毒鸡汤!

发布于:2020-05-22
首页/BIM专题
2864
分享

国内在宣传BIM技术应用价值及作用时,各路专家都免不了要拿BIM工程算量更快、更精确来说事,甚至某BIM软件厂商公众号喊出来BIM算量时代来了,造价人员要失业了这种危言耸听的口号。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只要稍作分析,对比当前机电安装工程量的统计方法与基于BIM模型的统计方法,我们即可发现:在当前的综合技术条件下,基于BIM模型进行工程数量统计,未必会更为准确的,甚至是更不靠谱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腿腿教学网-BIM算量更准更快更精确?干了这碗毒鸡汤!

一、BIM模型精度的不完整性

无论是传统CAD手算量还是BIM三维统计算量,其原理都是体现在图纸或BIM模型的精度、完整性要非常高。BIM模型精度等级按欧标分为五个等级,但目前国内应用BIM建模的程度一般就是把机电主系统管线模型搭建完成,更有甚者甚至连管线上的阀部件都不添加上去。BIM算量是要在建立所有的工程及其附属工程部件的BIM模型之后,通过统计这些BIM模型和进行分类累加的方法,获得的工程数量。

所以现阶段,第一没有完整的BIM模型;第二BIM模型的精度远远不达标,是制约了BIM算量最大的瓶颈。无论是对于建筑类工程、机电安装工程,还是公路及其附属工程,今天我们尚没有能力、甚至也没有必要建立一项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细节部件的BIM模型的。所有细节部件的BIM模型,小到一颗螺丝钉、细到每一根“箍筋”。这不仅因为这样细致的模型,当前尚没有计算机和软件系统能够处理、操作如此大的数据量,而且,如此细致的模型显然在很多时候也是不必要的。

如果我们深入研究IFC等BIM标准,也会注意到,尽管研究构建BIM标准的初衷在于统一数据结构,实现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团队等之间的BIM模型和数据共享交换,但就是这些BIM标准中,却也明确,并不建议对每一个工程的所有专业、所有部件、所有细节进行最精细化的建模。因此,才有BIM标准中的模型精度、颗粒度等内容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BIM模型都是不完整的、甚至有的部件根本就没有建模,如何能基于BIM模型,获得更为准确的工程数量呢?!

二、机电专业特点决定了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工程量是造价的基础。在计算工程量时,每一个造价人出于对图纸的不同理解和自己的专业水平高低而得到不同的数值,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间计算或使用不同软件计算,其计算结果也不同。所以,差异是必然的,相同是偶然的。

虽然BIM技术在算量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同时由于BIM技术在国内发展较晚的原因,因此暂时还没有一套适用于国内的标准,这也使得BIM机电算量的实际应用大打折扣。但同时也因为BIM机电算量的准确性和效率,在如今的BIM工程,我们仍然对使用BIM机电算量软件进行算量仅作为参考而不是结算依据,提升整体工作的效率与进度更是笑谈。

拿Revit举例,机电算量在定额里面都是包含了管件和弯头、三通的米数,但Revit软件算机电的量,把这些都给扣减掉了,只剩下管段的净长度,所以导出的量比实际要偏少至少10%,因为Revit是美国人开发的,美国人开发这款软件时可不会去考虑中国的定额及计算规则是怎么算量的。

三、专业CAD算量已经非常高效

有人会说,基于BIM模型进行工程量自动统计,不是比人工更高效吗?指尖君认为,这只是提问者不了解当前工程设计(机电安装工程专业)的实际技术情况罢了。了解机电安装工程设计技术现状的人士都知道,无论是对于风、水、电专业还是设备的工程算,都是按现行的机电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来提量。只要CAD图纸清晰完整,软件便会立即自动统计并输出各类工程数量的,甚至直接输出成为可打印的图纸表格。除非专业CAD软件存在计算错误,否则其工程量统计的准确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是非常高的了。其准确性和效率是不会低于基于BIM模型方式的。

腿腿教学网-BIM算量更准更快更精确?干了这碗毒鸡汤!

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和实际情况,显然不仅仅是存在于机电安装工程领域的,其他工程领域肯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的。

综上所述,指尖君认为,对于机电安装工程专业而言,基于BIM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计算,无论是准确性还是统计效率,目前来说都不会更高的。

文章来源:指尖上的BIM

仅作为交流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im/9649.html

pic.gif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QQ咨询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5359439502

APP下载
扫码关注
关注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