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产生?
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9世纪40年代。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三大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实践))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处于核心地位(方向和道路))
2、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嘿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思密达】科学社会主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胜利哦】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4、列宁主义: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
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谁创立的?目标是啥?怎样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马恩创立)
2.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反资建社共产)
3.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但揭示了规律,而且还接受了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为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
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第三节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没有按照具体情况,按照先前经验是经验主义;没有按照具体情况,按照书本理论是教条主义。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答案: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第一方面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物质第一性的,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属于唯心主义。(2)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吗?即人类能认识世界吗?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1、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中国“金木水火土”等“五行”是世界的本原;泰勒斯“水”是世界的本原;王夫之“元气说”;赫拉克利特“火”是世界的本原。
近代